一元欣復始,萬象喜更新。新的一年全市按下返崗復工“快進鍵”,人員忙起來了,生產線動起來了,這個大地呈現出一派“人勤春早奮力跑”的新氣象?!敖裉煸偻硪彩窃?、明天再早也是晚”。踏著新春的步伐,各企業以奔跑的姿態沖刺“開門紅”,帶動全年增產增效。
在浙江省農業技術開發區(廣陳鎮)的中以農業示范園,玻璃大棚內工人們正忙著對剛剛采摘下來的生菜進行挑揀、稱重、打包,這批生菜顆顆個頭豐滿、鮮嫩清香。2月6日,國網平湖市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對其供電線路、設備等進行測溫、特巡。據了解,該園區采用“魚菜共生”綠色循環系統,目前生菜和養殖的鱸魚已上市銷售,工作人員便早早投入到了生產之中。
蔬菜學會“不吃土”,村里來了“洋專家”。魚菜共生綠色循環系統把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進行了整合,魚池中的水經處理后,直接通過管道提供給蔬菜作為“肥料”,被蔬菜吸收后“脫肥”的水又流回魚池供魚生長,實現了“養魚不換水而水質清澈,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”的生產共生系統。這種產業模式具有可持續、循環型、無污染、高效益的特點,預計年高產量淡水魚15噸、生菜5.4萬斤以上。
我國有14億多人口,平均每天要消耗192萬噸蔬菜等農產品。中以農業示范園“鉚”足干勁奮力跑,致力于由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的轉變,讓“新農人”的腰包越來越鼓,讓農業真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。今年,平湖市更加重視“菜籃子”,全面抓好“菜籃子”產品生產發展、市場流通、質量安全、調控保障等工作,供應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,豐富市民“菜籃子”的品種花色。新春伊始,國網平湖市供電公司結合“菜籃子”工程建設,加大對中以農業示范園、綠跡未來農場、航天蔬菜種植基地等生產基地的配套電力設備檢查,改造升級對農產品種苗繁育設施、標準化生產基地的電網設施。充足的電力和良好的營商環境,讓農業從常規的露天種植實現了到智慧大棚、現代化“植物工廠”的轉變,成為市民“菜籃子”拎得穩的源頭。
“以前種菜靠天,現在種菜靠電,供電公司他們會經常過來幫我們檢修一些變壓器、水泵等設備,這幾天生菜、鱸魚等這些農產品正在收采,并陸續銷往各大農貿市場?!敝幸赞r業示范園工作人員化夢弟介紹。經統計,近段時間日均約1.21噸蔬果、1400公斤鱸魚裝車運出基地,預計收益達10.3萬元。
在當地,國網平湖市供電公司作為當地農產品生產保供電的“管家”,主動與當地政府、村鎮對接,助力智慧農業設施建設,在相關農機部門平臺中設置“鄉村電氣用能優化模塊”,將其接入張江長三角能源數據治理實驗室,實時監測基地機械化設備運行、用能、生態環境等。同時,依托網格化管理,制定“一戶一檔”24節氣農業服務表,明確關鍵節點、服務要點和責任人員等,強化巡檢涉農線路及用電設備等現場精準服務。
同時,國網平湖市供電公司堅持以數字化牽引理念,創新“一中心四戰區”保供模式,持續優化數智供電服務。在日常工作開展中,工作人員依托“數供平臺”和i國網終端,整合臺區巡視、抄表收費、安全督查、配網運維和綜合事務等多個移動作業終端,只需手機打開i國網終端,即可完成客戶服務、線路巡視、缺陷處理等各類營配業務,避免工作人員“一人多終端”切換繁瑣的弊端,實現“全業務工單華、全事項移動化”,大大提高供電服務和搶修效率。
“新春伊始,正值春耕春灌農業用電的高峰期,基地內溫度高、濕度大,暖風機的接頭和漏電保護器相關設備都要格外注意防潮防濕,我們不僅加大了排查力度,還提供24小時咨詢服務,保障農產品生長、保鮮等狀況良好,充足市場供應?!眹W平湖市供電公司新埭供電所服務專班人員盛巍說道。
小小“菜籃子”,連接大民生。它的穩產保供連著城鄉兩頭,不僅是市民的一日三餐,還關系到農民的錢袋子。一直以來,國網平湖市供電公司在做好保供電的同時,還加快了搶修處置速度,保障農戶用電安全化、靈活化、智能化。從田頭到餐桌的高效供給,電力的保障對促進產業發展、農民增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通訊員丨沈文文
編輯丨劉佳利
責編丨范曉毓
審核丨金周斌